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商洛实践”
文章字数:1728
巍巍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醉美商洛山明水秀,如诗如画。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全域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205万,森林覆盖率达69.6%,是“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也是全国“一省两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之一。2023年以来,商洛市深挖生态气候资源,率先探索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谱写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华章。
高站位谋划部署
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发展战略以来,全市以发展气候经济为核心,按照“形成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制定一个气候经济发展规划,搭建一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创建一系列气候生态品牌,构建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的“五个一”建设目标,围绕气候品牌创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公园建设、“气象+”融合发展、气候生态监测站网建设等内容,编制《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等规划,为商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商洛市气象局根据近20年7个国家气象站、近5年326个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近10年商洛市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对商洛生态气候休闲养生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商洛生态气候及休闲养生资源特色,编制了《商洛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把气象部门大事变成地方发展要事,不断把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试点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安排部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市政府领导赴中国气象局,主动争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并得到中国气象局和陕西省气象局的支持和指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气候康养经济工作专班,各县区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督办内容,作为目标考核依据,确保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2023年4月18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京会见来访的商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青峰一行,双方就提升商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商洛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秦岭生态监测服务项目建设等交换意见。
高标准推进落实
业广惟勤,精准发力。商洛市在陕西省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积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和评估。2020年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为3132亿元,是同期GDP的4.2倍;碳汇总量为280万吨,是同期碳排放的80%。商洛也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首个摸清并公布生态产品价值家底的城市。
目前,商洛市已建成气候生态监测中心和大数据展示平台,建立了气候生态监测基础数据库,开发了生态价值评估、山岳型景区高影响天气预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康养服务等五个业务系统,完成全市农田小气候站、负氧离子生态站、土壤水分站、湿地生态站、森林生态站观测数据的接入,并与卫星遥感、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业数据融合,实现了秦岭气候生态大数据“一张图”展示。
商洛市气象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智慧。建设秦岭气候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展品,以奖代征,择优录用;建设“金丝峡气候博物谷”,让游客直观感受“一谷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建立丹江研学之路,激活商洛气候生态价值;发展儿童气候生态博物研学,让儿童在舒适的气候环境中体验商洛好山好水好生态。
同时,依托不同小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山、水岸、森林、芳香、洞穴5种自然疗法,努力实现从浅度自然观光到深度气候疗法。
今年7—8月,全市各县区赴西安“卖清凉”,推介地产、气候康养旅游等60多个项目,签约房产227套,面积达2.9万平方米,金额16146万元。
如今,经过不懈努力,商洛市以气象大数据为依托,创建了“气象+旅游”“气象+民宿”“气象+康养”“气象+研学”数字底座一系列“气象+”模式,打造了45处高质量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建设全市天气气候景观观测站网,申报创建全域中国天然氧吧、4个中国气候宜居县、3处气象景观体验营地、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29个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和16个气候好产品等一批气候品牌矩阵,不断丰富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壮大气候康养产业链,推动气候康养经济快速发展。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全域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205万,森林覆盖率达69.6%,是“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也是全国“一省两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之一。2023年以来,商洛市深挖生态气候资源,率先探索建立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谱写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华章。
高站位谋划部署
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康养之都”发展战略以来,全市以发展气候经济为核心,按照“形成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机制,制定一个气候经济发展规划,搭建一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创建一系列气候生态品牌,构建一套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的“五个一”建设目标,围绕气候品牌创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公园建设、“气象+”融合发展、气候生态监测站网建设等内容,编制《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方案》等规划,为商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商洛市气象局根据近20年7个国家气象站、近5年326个区域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近10年商洛市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和相关文献,对商洛生态气候休闲养生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出商洛生态气候及休闲养生资源特色,编制了《商洛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全市上下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把气象部门大事变成地方发展要事,不断把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试点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安排部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市政府领导赴中国气象局,主动争取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并得到中国气象局和陕西省气象局的支持和指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气候康养经济工作专班,各县区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并将试点工作纳入政府督查督办内容,作为目标考核依据,确保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2023年4月18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在京会见来访的商洛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青峰一行,双方就提升商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商洛康养产业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秦岭生态监测服务项目建设等交换意见。
高标准推进落实
业广惟勤,精准发力。商洛市在陕西省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积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和评估。2020年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为3132亿元,是同期GDP的4.2倍;碳汇总量为280万吨,是同期碳排放的80%。商洛也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首个摸清并公布生态产品价值家底的城市。
目前,商洛市已建成气候生态监测中心和大数据展示平台,建立了气候生态监测基础数据库,开发了生态价值评估、山岳型景区高影响天气预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康养服务等五个业务系统,完成全市农田小气候站、负氧离子生态站、土壤水分站、湿地生态站、森林生态站观测数据的接入,并与卫星遥感、气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行业数据融合,实现了秦岭气候生态大数据“一张图”展示。
商洛市气象部门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积极探索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气象智慧。建设秦岭气候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展品,以奖代征,择优录用;建设“金丝峡气候博物谷”,让游客直观感受“一谷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建立丹江研学之路,激活商洛气候生态价值;发展儿童气候生态博物研学,让儿童在舒适的气候环境中体验商洛好山好水好生态。
同时,依托不同小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发展高山、水岸、森林、芳香、洞穴5种自然疗法,努力实现从浅度自然观光到深度气候疗法。
今年7—8月,全市各县区赴西安“卖清凉”,推介地产、气候康养旅游等60多个项目,签约房产227套,面积达2.9万平方米,金额16146万元。
如今,经过不懈努力,商洛市以气象大数据为依托,创建了“气象+旅游”“气象+民宿”“气象+康养”“气象+研学”数字底座一系列“气象+”模式,打造了45处高质量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建设全市天气气候景观观测站网,申报创建全域中国天然氧吧、4个中国气候宜居县、3处气象景观体验营地、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29个省级特色气候小镇和16个气候好产品等一批气候品牌矩阵,不断丰富绿色经济发展路径,壮大气候康养产业链,推动气候康养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