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冬至阳生春不远
马小江
文章字数:1502
  冬至,宛如岁月长河中的一座古老驿站,在凛冽的寒风中静静伫立。这一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光,它像一位深邃的智者,于无声处向世间诉说着阴阳交替、寒暖更迭的奥秘。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的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冬至的特殊意义。当大地被寒冷的气息紧紧包裹,万物仿佛都蛰伏在冬的怀抱中,然而,在那看不见的深处,阳气正悄然萌动,如同生命的火种,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曙光。冬至,它是冬的极致,也是春的序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一个充满哲理的信号:即使身处寒冬,也要心怀对春天的憧憬与信念。
  记忆中的冬至,总是与家的温暖紧密相连。每至此时,母亲总会早早地准备好食材,为一家人包上一顿美味的饺子。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包着饺子,我和姐姐好奇地学着母亲的样子,将馅料小心翼翼地放入饺皮中,再笨拙地捏出各种形状。那温馨的场景,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寒冷,也驱散了生活中的疲惫与烦恼。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那袅袅升腾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咬上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口中散开,味蕾被彻底唤醒,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在这简单而又隆重的仪式里,蕴含着对传统的尊重,对亲情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冬至的风,寒冷又凛冽,似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切割着冬日的天空。它呼啸而过,吹落了枝头残留的枯叶,吹起地上的积雪,在空中肆意飞舞。行人们裹紧棉衣,匆匆前行,他们的脚步在寒冷的大地上踏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与寒冬赛跑。然而,在这冷峻的外表下,风也有着别样的温柔。它吹走了阴霾,净化了空气,为大地带来了清新与宁静。它如一位严厉的母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呵护着世间万物,催促着它们在磨砺中成长,在沉睡中积蓄力量。
  田野里,麦苗在厚厚的积雪下安然沉睡,它们在默默地等待着春风的唤醒。那层层叠叠的白雪,像是大自然为它们精心准备的棉被,给予它们温暖与保护。此刻的麦苗,虽看似毫无生机,但在那冰封的土地下,它们的根系却在努力地伸展,汲取着大地的养分,为来年的茁壮成长做着准备。“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质朴的农谚,饱含着农民们对丰收的渴望与信心,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在困境中不屈的力量。
  冬至的夜,格外漫长而深邃。万籁俱寂中,唯有那闪烁的寒星点缀着漆黑的天幕,宛如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的宇宙中。此时,若置身于户外,仰望着星空,一种渺小感会油然而生。然而,正是在这无尽的黑暗与寒冷中,人类的心灵才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澄澈。远离了白日的喧嚣与纷扰,思绪也变得更加清晰而深刻。在这寒夜的沉思中,人们可以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对未来进行憧憬与规划,让心灵在静谧中得到滋养与升华。
  “冬至阳生春不远,杖藜相引绕东田。”当冬至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那微弱却坚定的光线,仿佛是大自然伸出的温柔援手,轻轻拂去夜的黑暗与寒冷。它带着新生的力量,穿透云层,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世间万物开始感知到这股力量的召唤,慢慢地从蛰伏中苏醒过来。冰封的河流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奏响春的乐章;树枝上的芽苞也在悄悄地孕育,只等春风拂过,便会绽放出嫩绿的生机。
  冬至,它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教会我们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在寒冷中寻找温暖,在黑暗中等待光明。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轮回是如此奇妙而又充满力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与寒冷,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对美好的向往,春天就一定会如期而至。
  站在冬至的节点上,让我们怀揣着对春天的期待,以一颗从容而坚定的心,走过这寒冷的冬日。因为我们深知,冬至阳生春不远,在时光的流转中,新的希望与美好正在悄然孕育、生长,等待着我们去迎接,去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