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炕
文章字数:1256
爷爷离世后,奶奶一个人独居。奶奶的房间不大,一面土炕占据了房间一半的空间。炕是村里的能工巧匠盘的,炕面平整,炕沿微低,便于上下。
奶奶的炕,干净整洁,温馨暖和,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单子铺得平平顺顺,余出的单子不能多不能少,要恰如其分地搭在炕沿边。在奶奶心里,一面土炕就是她房间的形象,保持炕的干净整齐、舒适美观是最低的要求。
进入冬季,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奶奶年龄大了,腿脚不敢见风寒,因此,奶奶的炕比村里其他人家烧得都早,一天到晚炕上都是暖意融融。即使外面雪花飘飘,冰冻三尺,坐在奶奶的炕上会暖和舒适,自在舒服。
奶奶烧炕,用的是夏天麦收后储存的麦皮。她先用麦秸秆、苞谷皮引火,待火燃烧正旺的时候,给上面覆盖上一层麦皮,再用炕门边的长棍捅一下,火忽明忽暗,映照着奶奶慈祥又饱经风霜的脸庞。奶奶一遍遍地加麦皮,火慢慢地燃烧,在温火的抚摸下炕逐渐热了起来,奶奶就会坐在暖意渐起的炕上,手里叠着衣服或干着其他。
奶奶喜静,特别是过了七十岁后,就不太出门。白天,干完家务,奶奶坐在炕头,上身靠在东面的墙上,拉开被子盖住腿脚,闭着眼,好像睡着了,其实她是陷入沉思状态,也许她在回忆以往的岁月,也许在思念逝去的亲人。只要听见门外的脚步声,奶奶就会睁开眼睛,有几次,我刚掀开她房间的门帘,奶奶就说:“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俺孙女来了。”有时,奶奶会拿出枕边的收音机,收听广播,大多听的是秦腔。待慷慨激昂,沧桑悲凉的秦腔一声响,奶奶的精神就来了。她深深沉醉其间,时不时还会唱上两句。她说戏上的都来自世上,听听戏,就知道这世上都有些啥事。
冬日下午放学后,我就一路小跑到奶奶家。进了门我给奶奶说:“今天冷,奶奶把炕烧热点。”边说边脱鞋,翻个身就坐到了炕中间。坐在暖炕上,我冰冷的身体好像浸在温和的水里,热热乎乎,舒舒服服,全身每个关节都舒坦活络起来。到了夜晚,温度走低,寒意加重,我和奶奶躺在温暖的炕上,婆孙俩有着说不完的话。
奶奶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一些字,她也会讲故事。到了夜里,奶奶的故事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讲到兴致处,还不忘停顿一下。她讲过《包青天》《杨门女将》等,讲着讲着,我迷迷糊糊睡着了,猛然一醒,奶奶还在讲。
奶奶年龄大了,炕上炕下取东西不方便,她就在炕上放一根细竹竿,那是她的得力助手。早上,她用竹竿轻轻挑一下,炕中间窗户上的窗帘就挂起来了,微曦的光芒从窗户照了进来。到了晚上,她又用竹竿挑落窗帘,关闭窗户,竹竿还帮她挑起衣服、门帘。奶奶坐在炕上,竹竿就是她的手。由于长年累月地使用,竹竿光滑、明亮,干净中透出一份灵气,好似与主人的气息相通,竹竿如同奶奶忠实的伙伴,日日夜夜放在她的炕头。
冬天,天亮得迟,奶奶房间的钟表经常罢工,奶奶索性也就不看那表。往往天还没亮,奶奶就醒了。她先给我在被窝里面暖热衣服,外面的鸡一打鸣,她就催我起床上学了。在她的催促下,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睡眼蒙眬的双眼,接住她递给我的衣服,穿了起来,离开睡了一晚上热烘烘的炕。
每年冬季来临,我就会想起奶奶的炕。如今,那人、那炕都不在了,留在冬日的只有温暖的记忆。
奶奶的炕,干净整洁,温馨暖和,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单子铺得平平顺顺,余出的单子不能多不能少,要恰如其分地搭在炕沿边。在奶奶心里,一面土炕就是她房间的形象,保持炕的干净整齐、舒适美观是最低的要求。
进入冬季,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奶奶年龄大了,腿脚不敢见风寒,因此,奶奶的炕比村里其他人家烧得都早,一天到晚炕上都是暖意融融。即使外面雪花飘飘,冰冻三尺,坐在奶奶的炕上会暖和舒适,自在舒服。
奶奶烧炕,用的是夏天麦收后储存的麦皮。她先用麦秸秆、苞谷皮引火,待火燃烧正旺的时候,给上面覆盖上一层麦皮,再用炕门边的长棍捅一下,火忽明忽暗,映照着奶奶慈祥又饱经风霜的脸庞。奶奶一遍遍地加麦皮,火慢慢地燃烧,在温火的抚摸下炕逐渐热了起来,奶奶就会坐在暖意渐起的炕上,手里叠着衣服或干着其他。
奶奶喜静,特别是过了七十岁后,就不太出门。白天,干完家务,奶奶坐在炕头,上身靠在东面的墙上,拉开被子盖住腿脚,闭着眼,好像睡着了,其实她是陷入沉思状态,也许她在回忆以往的岁月,也许在思念逝去的亲人。只要听见门外的脚步声,奶奶就会睁开眼睛,有几次,我刚掀开她房间的门帘,奶奶就说:“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俺孙女来了。”有时,奶奶会拿出枕边的收音机,收听广播,大多听的是秦腔。待慷慨激昂,沧桑悲凉的秦腔一声响,奶奶的精神就来了。她深深沉醉其间,时不时还会唱上两句。她说戏上的都来自世上,听听戏,就知道这世上都有些啥事。
冬日下午放学后,我就一路小跑到奶奶家。进了门我给奶奶说:“今天冷,奶奶把炕烧热点。”边说边脱鞋,翻个身就坐到了炕中间。坐在暖炕上,我冰冷的身体好像浸在温和的水里,热热乎乎,舒舒服服,全身每个关节都舒坦活络起来。到了夜晚,温度走低,寒意加重,我和奶奶躺在温暖的炕上,婆孙俩有着说不完的话。
奶奶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一些字,她也会讲故事。到了夜里,奶奶的故事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讲到兴致处,还不忘停顿一下。她讲过《包青天》《杨门女将》等,讲着讲着,我迷迷糊糊睡着了,猛然一醒,奶奶还在讲。
奶奶年龄大了,炕上炕下取东西不方便,她就在炕上放一根细竹竿,那是她的得力助手。早上,她用竹竿轻轻挑一下,炕中间窗户上的窗帘就挂起来了,微曦的光芒从窗户照了进来。到了晚上,她又用竹竿挑落窗帘,关闭窗户,竹竿还帮她挑起衣服、门帘。奶奶坐在炕上,竹竿就是她的手。由于长年累月地使用,竹竿光滑、明亮,干净中透出一份灵气,好似与主人的气息相通,竹竿如同奶奶忠实的伙伴,日日夜夜放在她的炕头。
冬天,天亮得迟,奶奶房间的钟表经常罢工,奶奶索性也就不看那表。往往天还没亮,奶奶就醒了。她先给我在被窝里面暖热衣服,外面的鸡一打鸣,她就催我起床上学了。在她的催促下,我极不情愿地睁开睡眼蒙眬的双眼,接住她递给我的衣服,穿了起来,离开睡了一晚上热烘烘的炕。
每年冬季来临,我就会想起奶奶的炕。如今,那人、那炕都不在了,留在冬日的只有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