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双孢菇串起绿色农业产业链
本报记者 方 方
文章字数:1048
    工人整理双孢菇

  12月16日,冬日的阳光洒在丹凤县食用菌产业园内,52岁的许爱芳正忙碌地在操作间采摘双孢菇,只见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送完孩子来挣钱,生活工作两不误,再也不用在家种地了。”这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许爱芳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双孢菇,这个被赋予“世界菇”美誉的食用菌,以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栽培地域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在全球食用菌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双孢菇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榞村,成了当地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同时串起了当地绿色农业产业链。
  丹凤县食用菌产业园是2019年由陕西夏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占地200亩,是一个以工业化方式推广集双孢菇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走进园区,64间标准化的双孢菇菇房错落有致,600多台(套)先进的生产检验设施设备,见证了这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园区以‘做好产品、做强产业、造福人民’为宗旨,致力于双孢菇产业的发展。”园区工作人员李芳自豪地介绍道,近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公司的努力下,园区已经建成年产4000吨双孢菇标准化菇房,隧道发酵窑23个,双孢菇生产自动化控制生产线3条以及鲜菇预煮的速冻车间、有机肥生产线等配套设施,不仅填补了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空白,更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双孢菇产业的绿色发展之路,离不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李芳介绍,园区通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将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双孢菇栽培基质,年可生产3万多吨。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还推动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
  “我来这边工作5年了,和我一起工作的基本上都是棣花镇周边的村民。”工人姜盈芳感慨地说,“以前的困难群众在厂子的帮助下,现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采摘双孢菇按计件付费,只要肯吃苦、勤快,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拿到7000元左右的工资。”这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份尊严和自信,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实现家庭与事业双兼顾。园区的壮大发展,使更多农户被镶嵌在了这条绿色产业链上。
  目前,园区采取“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了16个双孢菇种植基地、432个产业大棚、两个生产加工基地。全县36家新型经营主体、3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在这个产业链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增收致富。此外,园区还通过多种渠道,为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增收拓展了新途径。土地入股收租金、村企联营分股金、带动种植挣现金、劳务就业赚薪金、政策奖补发奖金……这些措施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滋润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