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变废为宝串起绿色产业链
本报通讯员 余延涛 王 欢
文章字数:1180
  近年来,商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实施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在吃“废”吐“金”的循环利用过程中,串起绿色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
  初冬时节,生产正忙。在商洛经开区陕西中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尾矿泥车间,工人在进行石英砂提取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最终剩余的废料尾矿泥没有被丢弃,而是“摇身”变成了制作新型建材的原料,被销往本地的加气块厂家和省内外的硅钙板厂家。
  “尾矿泥是我们公司提取石英砂后的废料,是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原料,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现在每天生产600吨尾泥,一天就是两万多块钱。”陕西中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飞鹏说。
  洛南县硅石资源富集,探明储量2亿吨。为了“吃净榨干”矿石,实现绿色循环发展,中泰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做大做强硅产业链。在石英砂提纯车间里,年产60万吨高纯石英砂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这些硅产品广泛用于太阳能光伏、汽车挡风玻璃、医用和工艺玻璃等方面。从硅石到高纯石英砂,依靠科技创新,含金量越来越高。中泰公司也从当初开采出售原矿的小企业,逐渐转变为硅材料研发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实现了粗放型到创新型的转变。
  “过去,我们每吨硅石只能卖20多块钱,通过技术创新、延链补链强链,我们将硅石加工成高纯石英砂后,现在每吨要卖到500元左右,翻了20多倍。”陈飞鹏说。
  在陕西岭南佳泰建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机器轰鸣作响,叉车来回奔忙。工人们通过操作屏幕,运用控制器即可完成一块块ALC轻质外墙板的自动化生产流程。这些轻质板材的原料大多都来自商洛本地的硅质尾矿、粉煤灰和工业石膏。
  “岭南佳泰公司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做好尾矿利用新兴产业,利用尾矿及工业固废生产增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砌块,实现了质量、成本、效益绿色协调发展,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利用率达70%以上。”陕西岭南佳泰建筑节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说。
  同样变废为宝的还有镇安县的陕西天佑矿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内,成吨的骨料和砂石经过筛选机自动化筛选,被分成不同种类,掉落在传送带上,送往不同方向。公司主要从事砂石料生产,除过砂石外,各类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渣废料和建筑垃圾也是企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我们这个项目于今年7月建成投运,通过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年产各类石子骨料和机制砂300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利润和税收4800万元。”陕西天佑技改提升项目负责人张小侨说。
  商洛共有各类矿山和冶炼渣场316座,尾矿堆积量达1.73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给陕西中泰、岭南佳泰、陕西天佑等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市已经全面推广绿色制造体系,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培育建设力度,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省级绿色工厂5家,持续引领企业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