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火炉
文章字数:1520
那个年月,山里的冬天很冷,经常下雪。
天刚蒙蒙亮,母亲早起在室外台阶上生火。柴火引燃,木炭在火炉里燃烧,映红了窗户纸。母亲叫醒我,起床,穿衣,洗脸,戴手套,手提火炉跨出院门去上学。
学校位于一个高出公路几十米的高坡地,我们的教室在一座破庙里。庙里的三间房分为三个班,神台就是老师的讲台,长方形黑板就在神台后边,白灰砌成的黑板,学期初用黑墨水刷新一次,往往不到学期末,黑板变成了白板。
上小学我就爱上了作文课。隔壁班是五年级教室,语文老师朗读大哥哥大姐姐的作文,我常常偷听失神。寒风吹彻的冬日,教室的窗户纸簌簌作响。我们坐在里面上课,眼睛朝着黑板,双手不由伸向脚下的火炉。偶尔,哪位学生无意间踩着了火炉边沿,火炉掀翻,炭火炭灰撒了一地,这节课也就停止了。老师忙着看炭火是否烧着了学生脚面?帮着清理地面。有时刚上课,“嘭”的一声响,引起一片哗然。原来课间学生爆米花,余下的玉米粒此时刚好炸开了,老师很无奈。
说到手提火炉,那是家里大人给孩子自制的,大孩子手提的是破旧的瓷盆做的大火炉,小孩子手提的是旧瓷碗做的小火炉。盆、碗边穿三个对等的洞,用三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固定向上拧在一起,再拧一个手提小环,提着平稳自如。小学毕业那年,我的手提小火炉换成了旧瓷盆做的大火炉,得益于那红红的火炉的温暖,我的那间小屋墙上贴满了学校老师发给我的一张张奖状,我的作文被老师朗读讲评,放学路上我的身边多了一群小伙伴,他们乐意听我讲所见所闻、编故事。
积雪的日子,脚下咔嚓咔嚓作响,一不小心在雪地里一脚踩空或滑倒,人连火炉一起重重地摔在地上,伙伴们笑得前俯后仰,你追我赶没完没了……
那年月,冬日的雪总是下不完,厚厚的雪覆盖了山川、河流,到处一片白茫茫。从上学到放学,我们都在火炉中度过那段美好的时光。
那年月,我们生火炉用的木炭是生产队按户分配的,往往不够用就完了。母亲为了节省木炭,烧炕时在灰中埋下烧透了的硬杂木柴火炭,第二天早晨好引燃木炭,夹在其间也能当作木炭用。读初中,老师讲解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我才对伐木烧炭者的艰辛劳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唐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意境恬适,回味不尽,那种清新纯朴的泥土气息,让身居钢筋水泥中的我们望尘莫及啊!
前一个月的夜晚,下着冬雨,刮着寒风,接到二弟的电话,爱我兄弟姊妹的母亲突然离开了我们,让我好伤悲。国庆节期间,我回老家收拾房子,夜晚我在老屋睡觉。次日晨曦,我突然听到了母亲呼唤我的小名,“天亮了,起来吗?”我回应了母亲,好像又听到了儿时母亲的声音,仿佛回到了从前儿时的情境,我上学了,母亲每天早起呼唤我上学。冬天,在那个艰难困苦时期,母亲每天晚上用木柴烧炕,留下火炭,用灰捂住,第二天早起给我把火炉烧好,帮我整理衣服,送我出家门,让我在温暖的火炉下学知识,长见识。母亲走了,我把万分的悲痛压在心里,因为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强,母亲用她87年的一生给我们做了榜样,就在她走了的前几个小时,还拄棍去代销店买盐准备冬天的菜,酸菜已做好,白菜也切了满满两竹笼……
我读高中几年里,是母亲用䦆头挖药材供我读书。在我工作的43年里,我从来没有屈服过,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因为母亲的坚强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我也给儿孙做好示范,用母亲的坚强、勤劳和爱心教育着后辈低调做人,勤劳持家,努力向上!
如今的孩子多么幸福!家里有取暖设备,上学路上有暖手宝,教室安装空调。看到这些,想到母亲,怀念提着火炉上学的年代,那看似不起眼的自制火炉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有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有火炉的日子,冬天不再寒冷;有火炉的童年,感觉总是那么温暖;有母亲的日子,家里总是那么温馨。
天刚蒙蒙亮,母亲早起在室外台阶上生火。柴火引燃,木炭在火炉里燃烧,映红了窗户纸。母亲叫醒我,起床,穿衣,洗脸,戴手套,手提火炉跨出院门去上学。
学校位于一个高出公路几十米的高坡地,我们的教室在一座破庙里。庙里的三间房分为三个班,神台就是老师的讲台,长方形黑板就在神台后边,白灰砌成的黑板,学期初用黑墨水刷新一次,往往不到学期末,黑板变成了白板。
上小学我就爱上了作文课。隔壁班是五年级教室,语文老师朗读大哥哥大姐姐的作文,我常常偷听失神。寒风吹彻的冬日,教室的窗户纸簌簌作响。我们坐在里面上课,眼睛朝着黑板,双手不由伸向脚下的火炉。偶尔,哪位学生无意间踩着了火炉边沿,火炉掀翻,炭火炭灰撒了一地,这节课也就停止了。老师忙着看炭火是否烧着了学生脚面?帮着清理地面。有时刚上课,“嘭”的一声响,引起一片哗然。原来课间学生爆米花,余下的玉米粒此时刚好炸开了,老师很无奈。
说到手提火炉,那是家里大人给孩子自制的,大孩子手提的是破旧的瓷盆做的大火炉,小孩子手提的是旧瓷碗做的小火炉。盆、碗边穿三个对等的洞,用三根长度相等的铁丝固定向上拧在一起,再拧一个手提小环,提着平稳自如。小学毕业那年,我的手提小火炉换成了旧瓷盆做的大火炉,得益于那红红的火炉的温暖,我的那间小屋墙上贴满了学校老师发给我的一张张奖状,我的作文被老师朗读讲评,放学路上我的身边多了一群小伙伴,他们乐意听我讲所见所闻、编故事。
积雪的日子,脚下咔嚓咔嚓作响,一不小心在雪地里一脚踩空或滑倒,人连火炉一起重重地摔在地上,伙伴们笑得前俯后仰,你追我赶没完没了……
那年月,冬日的雪总是下不完,厚厚的雪覆盖了山川、河流,到处一片白茫茫。从上学到放学,我们都在火炉中度过那段美好的时光。
那年月,我们生火炉用的木炭是生产队按户分配的,往往不够用就完了。母亲为了节省木炭,烧炕时在灰中埋下烧透了的硬杂木柴火炭,第二天早晨好引燃木炭,夹在其间也能当作木炭用。读初中,老师讲解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我才对伐木烧炭者的艰辛劳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读唐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意境恬适,回味不尽,那种清新纯朴的泥土气息,让身居钢筋水泥中的我们望尘莫及啊!
前一个月的夜晚,下着冬雨,刮着寒风,接到二弟的电话,爱我兄弟姊妹的母亲突然离开了我们,让我好伤悲。国庆节期间,我回老家收拾房子,夜晚我在老屋睡觉。次日晨曦,我突然听到了母亲呼唤我的小名,“天亮了,起来吗?”我回应了母亲,好像又听到了儿时母亲的声音,仿佛回到了从前儿时的情境,我上学了,母亲每天早起呼唤我上学。冬天,在那个艰难困苦时期,母亲每天晚上用木柴烧炕,留下火炭,用灰捂住,第二天早起给我把火炉烧好,帮我整理衣服,送我出家门,让我在温暖的火炉下学知识,长见识。母亲走了,我把万分的悲痛压在心里,因为我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强,母亲用她87年的一生给我们做了榜样,就在她走了的前几个小时,还拄棍去代销店买盐准备冬天的菜,酸菜已做好,白菜也切了满满两竹笼……
我读高中几年里,是母亲用䦆头挖药材供我读书。在我工作的43年里,我从来没有屈服过,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因为母亲的坚强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我也给儿孙做好示范,用母亲的坚强、勤劳和爱心教育着后辈低调做人,勤劳持家,努力向上!
如今的孩子多么幸福!家里有取暖设备,上学路上有暖手宝,教室安装空调。看到这些,想到母亲,怀念提着火炉上学的年代,那看似不起眼的自制火炉温暖了我的心,让我有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有火炉的日子,冬天不再寒冷;有火炉的童年,感觉总是那么温暖;有母亲的日子,家里总是那么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