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桑榆未晚践初心
本报记者 肖 云
文章字数:1117
  “占民,你负责采买。”
  “秀儿,你刀工好,给咱把菜切好。”
  “彩霞,你凉菜拌得好,调凉菜的活儿就交给你了。”
  12月1日,商州区杨峪河镇谢塬社区村民鱼某的父亲因病过世,村上原党支部书记鱼学理闻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在乱作一团的嘈杂中,他不慌不忙,按轻重缓急替家属把后事安排得体面周到,很好地抚慰了鱼某一家的悲伤情绪。
  “老支书是实在人,一心为大伙儿办事,我们信得过他。”村民王住说。
  鱼学理是谢塬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在村上干了40多年,有着27年的党龄,他带领村民白手起家,发展代办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曾经贫穷的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至今,谢塬社区还流传着老支书拿出集体账户的积蓄为各家各户发放过年费的美谈。
  “我在任时,从没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基本在本村就化解了。”70岁的鱼学理颇为自豪地说,当年,谢塬社区获得过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是20多年的市级党代表、全市第一届劳动模范。
  2015年,鱼学理从奉献了半辈子的岗位上退休,但忙惯了的他闲不下来,又利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积极参与协助社区、服务群众等多项工作,解村民之急、化邻里纠纷、维护环境卫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初心本色。
  谢塬社区党支部书记房军锋告诉记者,老支书家有个旋耕机,经常帮家里没劳力的留守老人犁地。
  “有时招呼都没打,就给人把地犁了。老支书的儿子还买了叉车等机械,村上或谁家有个事儿要用,都能随时开走。”房军锋说,“这几年,社区搞环境卫生整治,有些村民将垃圾堆在自家院子或路口,再说都不听,最后,老支书生气了,站出来说:‘我都看不过眼了,这事我管定了!以后,我天天在村里巡逻,谁家乱扔垃圾我就一笔一笔记下来。’老支书一发话,这些人也不好意思不听,渐渐地都养成了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谢塬社区脱贫户龙某是个独居老人,因性格挑剔,常与邻居发生矛盾,还时常找村上闹事,大家觉得他难以相处,都纷纷远离。然而,龙某唯独对鱼学理信任有加。
  “他的拐杖坏了,残障车坏了,都找我来修,有啥事想不通了,也找我来说,我一开导他倒能听进去。”鱼学理说,“农村的矛盾纠纷大多因琐事而起,处理这类矛盾一定要‘公’,也就是公平公正,还要及时,否则越积越深。”鱼学理经常给村干部传授经验,告诉他们对待村民要一视同仁,不看面情,该说的道理一定要说,只要心是好的,就会得到村民的理解和尊重。
  他还不时给村委会提些意见建议,比如“村口的路损坏了,什么时候修?”“有一个路灯不亮了,需要换一下灯泡。”或是把村民反馈的一些问题及时传达给村班子,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余热。
  退休后,鱼学理因仗义执言、热心助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家庭也被评为“五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