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的和事“法宝”
文章字数:1550
![](/slrb/20241205/mhtml/9f884c85f9dc4fcff430229a67db19aa_img_28_360_252_187.png)
和善的笑容、笔挺的身形,虽年逾古稀却仍然精神矍铄。这是谷庆敏给人的第一印象。
谷庆敏是从商州区委党校校长一职退休的。2016年5月,商州区拟成立联合调委会,对跨地区、跨行业和重大的民事纠纷集中调解处理,聘请他担任商州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他没有推辞,放弃了休闲舒适的退休生活,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这些年,经他手调解成功的案例不下500起。
去年以来,在调解工作之余,71岁的谷庆敏又开始干起了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他跑遍了商州区十几个镇(街道),举办了不下百场法律讲座和培训会。
谷庆敏讲课时用地道的商州方言,时不时还蹦出几句地方俗语、顺口溜,幽默诙谐,非常接地气,在群众中广受欢迎,有的地方群众听说谷庆敏要来开讲座,就早早拿好凳子等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有的群众听完讲座后茅塞顿开、心情舒畅,想邀请谷庆敏去家里做客吃饭,谷庆敏婉言谢绝。
“如果能直接把群众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他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懂得如何处理邻里关系、家庭关系,那岂不是更好。这就是我一直在做讲座和培训的目的。”谷庆敏谈及自己的事业神采飞扬、慷慨激昂。
回想起多年的调解经历,谷庆敏感慨万千。他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在调解中准确把握案件的法律依据,依法依规调解,并且在复杂敏感的案件中总能找到突破口。
他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我手处理的案件和矛盾,百分之百兑现,从来没有后遗症。”
原来在多年处理矛盾纠纷中,谷庆敏总结出了和事的“法宝。”
谷庆敏认为,要当好调解员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往往在听取双方需求时,找到矛盾的重要源头以及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是做到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用心用情去调解,以关心、爱护群众为出发点,对待双方当事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得到群众的认可;再就是做到有情有理,在矛盾双方各执一词时,积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抓住适当时机,矛盾纠纷才能得到实质性化解。
2022年8月,金陵寺镇杨某在驾驶自卸车给商洛某企业拉土过程中触电死亡,杨某亲属召集亲友30余人聚集在企业门口讨要说法,事态十分严重。谷庆敏接到案件,第一时间将聚集的亲友安排至调委会门口,但亲属情绪激动,认为企业逃避责任,双方僵持了两个多小时。谷庆敏首先从法律角度进行调解,告诉双方如果采取过激行为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再劝说企业给其他家属解决吃饭和返程车费,留下代表进行交涉。家属们看到谷庆敏是真心实意为他们考虑,便逐渐卸下防备。谷庆敏和同事连续奋战了7天7夜,终于使双方达成协议,由企业负责协调包工方和车主给其赔偿资金50万元。杨某亲属最终还将赔偿金分配的问题交给谷庆敏处理,一场重大纠纷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商州人,加上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谷庆敏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人头熟、地头熟”的优势,处理起案件游刃有余,除了勤于探索、总结方法,他还善于借助多方力量化解疑难案件。
2022年9月,宝鸡人任某在商州区某小吃城搞装修工程,开工当天就从脚手架摔下来死亡。经查明雇主朱某系江苏人,其装修工程是从商洛本地人张某手中分包来的工程。面对任某家属要求的140万元赔偿款,朱某心理负担很重,甚至有轻生念头。谷庆敏接到任务后多方托关系,找来张某,经过反复交谈劝说,张某愿意和朱某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双方握手言和。
谷庆敏在自己的讲课稿中写道:“干好调解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一颗忠心,这颗忠心就是忠诚于党,不忘初心。”从党校校长到调解员,虽然身份转变,但谷庆敏的那颗忠心从未动摇。
为了让跨域的群众矛盾纠纷得以就地化解,谷庆敏成立了商州“和事佬”个人调解工作室,还组建了一支调解小分队,主动深入现场解决问题。2018年5月,他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他用心中那份真挚的情感,描绘出多彩的人生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