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延坪镇 蛋鸡孵出大产业
本报通讯员 张玉玲
文章字数:1064
  清晨,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山阳县新鑫盛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舒永新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和鸡场务工的群众一边给鸡喂食、一边拣拾鸡蛋,尽管忙个不停,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山阳县新鑫盛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坐落于延坪镇马家店村,成立于2020年,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一家以蛋鸡养殖为主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渐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为提高鸡舍利用率,该合作社引进了自动喂食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用科技模式进行饲养。蛋鸡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鸡舍和厂区无噪声、气味少,干净整洁。在饲养过程中,员工只需定时观察鸡群、检查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工、时间等成本,减少了人与鸡的接触机会,也保障了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量,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现代化鸡舍2栋,养殖金凤1号和罗曼粉2个品种,蛋鸡总存笼量3万只,年产蛋500吨,年产值400多万元。”舒永新介绍,蛋鸡养殖5个月后进入产蛋期,产蛋周期为1年左右。养殖过程中,合作社采用玉米、豆粕等当地天然原料科学配比进行喂养。“要想鸡蛋品质好,蛋鸡就必须吃得有营养,咱这的鸡不仅吃得科学,就连喝的水,也是咱当地的山泉水。”舒永新笑着说,合作社的蛋鸡产蛋率高,产出的鸡蛋富含维生素、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蛋鸡产业的发展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养殖基地有6名固定工作人员,用工高峰期时会临时聘请周边村民。“自从基地建成后我就在这里工作,每天负责操作设备、分拣鸡蛋,每月有2000元稳定收入,很满足。”马家店村村民孙明秀说。
  除了养殖蛋鸡,合作社还注重延长产业链条,将收集来的鸡粪变废为宝,加工成高质量的有机肥料,进行包装后出售。加工后的有机肥不仅肥效更好,还更加环保,成为当地种植户的“抢手货”,昔日污染环境的鸡粪变身有机肥,助力马家店村全方位形成蛋鸡养殖、精深加工、有机肥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格局。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在合作社过硬的养鸡技术加持下,蛋鸡养殖规模从最初的1万只扩大至3万只,每天产蛋量在1500公斤左右,产品已成功注册“新鑫盛源”商标。鸡场通过“产业+助农”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和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双赢。
  “这些年,村上在发展养鸡产业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不能局限在当前,要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将我们村蛋鸡产业的品牌打得更响、让村集体经济更强、让更多的农户受益。”马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朱国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