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校地企”合作助力产业振兴
文章字数:805
本报讯 (樊利仁 杨 俊)近年来,丹凤县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深挖省内高校资源,深耕本地资源沃土,推动“校地企”深度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丹凤县积极推动校地供需精准对接,根据全县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同西安交大、陕科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商洛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中药材、葡萄酒、特色农业等高校教授专家14名,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53名、省级“三区”人才17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特色科技人才队伍,校地合作“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产业人才融合“聚变效应”充分激活。同时,县上不断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工作室+人才+试验示范基地”产学研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紧扣食用菌、葡萄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地方服务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育方式,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支、“新双创”队伍4支、科技服务机构18家,确定丹凤县首批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团队10个、人才创新创业项目9个,将县内53名特色产业发展专家人才聚在产业发展一线,逐步形成“名师带徒”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丹凤县不断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定期带领县重点链主企业赴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乡村振兴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双向路演活动,邀请相关专家科研工作站和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团队常态化来丹凤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今年在文化旅游、中药康养、特色产业、低空经济等领域达成合作协议24项。同时与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局联合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在丹凤转化5项。丹凤酒厂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丹凤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永福工贸被评为陕西省药用药研示范基地,攻克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实现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丹凤县积极推动校地供需精准对接,根据全县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同西安交大、陕科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商洛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中药材、葡萄酒、特色农业等高校教授专家14名,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53名、省级“三区”人才17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特色科技人才队伍,校地合作“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产业人才融合“聚变效应”充分激活。同时,县上不断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以“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工作室+人才+试验示范基地”产学研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紧扣食用菌、葡萄种植、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地方服务企业主体作用,创新“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培育方式,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支、“新双创”队伍4支、科技服务机构18家,确定丹凤县首批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团队10个、人才创新创业项目9个,将县内53名特色产业发展专家人才聚在产业发展一线,逐步形成“名师带徒”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丹凤县不断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定期带领县重点链主企业赴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乡村振兴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双向路演活动,邀请相关专家科研工作站和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团队常态化来丹凤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今年在文化旅游、中药康养、特色产业、低空经济等领域达成合作协议24项。同时与西安市碑林区科技局联合开展科技成果项目在丹凤转化5项。丹凤酒厂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丹凤县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永福工贸被评为陕西省药用药研示范基地,攻克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推动实现产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