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远眺南山
惠军明
文章字数:1586
  在晴朗而寒冷的冬日里,我独自漫步于广袤无垠的旷野之中。天空如洗过的蓝瓷,几朵白云悠闲地游荡,阳光虽不炽烈,却也温暖而明媚。脚下是枯黄的草地,偶尔有几片落叶随风起舞,像是冬日里的孤独舞者。远处重叠连绵的群山在视野中缓缓展开,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与我遥相呼应,仿佛古老而沉默的守护者。
  那些山,关中人亲切地称之为“南山”,或是更为正式的“秦岭”。它们宛如一条巨龙,自东向西蜿蜒曲折,横亘在天地之间。冬日里的南山显得更加苍老而沉默,仿佛是一群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人,彼此依偎、相互扶持,共同抵御着严寒的侵袭。山峦起伏曲线并不优美,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痛苦,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故事。
  冬日的树木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茂与生机,枝头光秃秃的,只剩下几片顽强的枯叶在风中摇曳。山泉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欢腾与活力,变得干涸而沉寂。山间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生气,裸露的山石在西风中瑟瑟发抖,发出低沉的呜咽声。那些曾经在山间跳跃、嬉戏的精灵们,如今也早已隐藏了形迹,不知躲藏到了哪个温暖的角落。
  然而这些沉默的山啊,却早已深深地横亘在秦人的心里。千百年来,它们用自己的“铜皮铁骨”守护着八百里秦川这片肥沃的土地。无论刀风剑雨、严寒酷暑,它们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始终屹立不倒。岁月在它们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它们的容颜变得斑驳而沧桑。
  陕西秦岭的山,虽称不上高拔万仞,却陡峭异常,宛如一把把锋利的剑,直指苍穹。山势虽不钟灵神秀,却孤傲坚挺,如同一位位不屈的勇士,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山体虽不高大雄伟,却敦厚朴实,如同关中人的性格一般,厚重而深沉。它们不屑与风霜雪雨苟合,用自己的形体表达着不平与愤懑。它们的沉默,构成了其独特的性格与魅力。
  在这三秦大地上,秦人自古以来就开拓进取、生生不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与辉煌的历史。南山无言,默默见证了秦川的兴衰沧桑、历史烽烟。从远古关中人抡斧挥镢、破土开荒,到秦都城咸阳的建立,再到十三朝古都长安的辉煌;从陈仓旧地的古杀场,到汉唐盛世的繁华景象;从风流散去的千年废都,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复兴崛起……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镌刻在了大山的记忆之中。
  在大山的日记里,一定记录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有杀猪宰羊、开怀畅饮的盛大场面;有战旗猎猎、沙场点兵的英勇时刻;有万乐齐鸣、百族朝贺的盛世气象;也有风流散去、千年废都的落寞与凄凉;当然也一定记录着如今秦人复兴崛起的动人诗篇。这些历史长卷在大山的记忆中缓缓铺展,如同一部部生动的史诗,诉说着秦人的传奇故事。
  八百里秦川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活着千千万万的关中人。他们憨厚愣直、不懂曲里拐弯;他们直来直去、说话高声若叫喊;他们遇到不平事便摔桌子摔碗、勇往直前;他们遇到落难人则慷慨解囊、全力相助。这些秦地的人们,与秦岭有着一样的性格与气质。他们的直率与坦诚、勇敢与坚韧、善良与淳朴,都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地的山水孕育出了秦人独特的性格与品质。
  在这个晴朗而又寒冷的冬日里,我默默地远眺着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我的目光与大山一样深邃而悠远,仿佛能够穿透岁月的迷雾,看到那些遥远的过去与未来。山的轮廓在天之南清晰地展现出来,它们长久地与我对望着,彼此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默契与情感。我们早已“相看两不厌”,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冬日的阳光下,远山显得更加苍茫而古老,它们深沉无语,却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传奇。我终于读懂了那些远山,它们不仅仅是承载秦人精神的山系,更是秦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有了它们的存在,秦人便永远不会丢失自己的根与魂。
  山无语,我也无语,我们彼此间用沉默传递着力量与信念。在这个宁静而祥和的冬日里,我仿佛听到了大山的呼唤与低语。它们告诉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沧桑,只要心中有山、有信仰、有坚持,便能够无惧无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