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为了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镇安县持续改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
让优质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本报通讯员 王佳姝钰 朱烜玉 符明月
文章字数:865
  古色古香的诊室、各式各样的中医康复设备,走进镇安县米粮镇联盟村卫生室的中医堂,一股浓郁的中药味扑鼻而来。诊室里坐满了患者,有的肩膀上立着竹罐子,有的脖子上挂着艾灸盒……
  “村上的中医堂离得近,我自己就可以过来。我腰疼腿疼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想到几次治疗后,效果很明显,症状减轻许多。最重要的是医生技术和服务态度都很好。”村民李阿姨接受完治疗后,连连称赞家门口的中药堂服务好。
  近年来,镇安县为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看上好中医,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持续改善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基础条件,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镇安县以标准化中医馆、中医堂为前沿阵地,在15个镇(街道)卫生院普遍推行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让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在米粮镇光明村卫生室中医堂内,中医药氛围浓郁,“简、便、效、廉”的适宜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开展的中医药康复诊疗让群众感到贴心和温暖。
  今年75岁的李全慧,患有高血压,子女都在外地,而且每到秋冬季胳膊就异常疼痛,她也因此成了中医堂的常客。“从候诊、就诊到拿药,3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真好!”李全慧笑着说。
  强化基层人才培养是夯实中医药事业发展根基的关键之举。镇安县把“练就内功”和“借势借力”有机结合,抓牢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机遇,充分发挥辖区各医疗机构“传帮带”作用,用好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实现人员互动、技术互学、共同发展,为基层中医堂注入人才活水。
  在高峰镇渔坪村卫生室,来自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的10余名老中医现场免费为群众进行体质辨识。老中医、名医下沉乡村坐诊,卫生院里的青年中医医师就会在一旁观摩学习。“向乡村引入名医资源,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医生。”高峰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蒋国武说。
  从建设中医堂到创新管理模式,镇安县在中医堂建设方面始终探索个性化、多样化道路。目前,已建成标准化中医堂37家,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4家、市级中医馆4家,基本实现中医健康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