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用小说为普通矿工立传
本报记者 贾书章
文章字数:2887
    段红芳和自己的长篇小说《升井》

  她是一个农家女子,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和命运的考验,用心血写出了长篇小说《升井》,小说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众多读者通过网络书店购买该书,称赞《升井》写出了一线普通的煤矿工人、底层群体生活与命运的甘苦和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奋进历程。她就是商洛农民女作家段红芳。
  段红芳,笔名清纯芳心,商州区麻街镇人,农民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作协会员,兰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甘肃文苑》《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等,获《兰州晚报》“七夕情怀杯”有奖征文一等奖,第八届“和谐兰州杯”全国小戏小品剧本征文大赛三等奖,散文《母亲的“影子饭”》获兰州第四届农民文学优秀作品奖。
  《升井》全书51万多字,是段红芳历时15年、经过16次修改的呕心沥血之作,亦是她在煤矿生活了15年的经历与见证、缩影与升华。小说主要写了一群生活在西北一隅苍穹煤矿的普通男女之间的人生故事,他们都很努力地活着。既有爱情也有亲情,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有耐人寻味的情节,更有让人肃然起敬和潸然泪下的人性光辉,所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以情感人,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
  谈到这个长篇小说的写作,段红芳坦言,写这个小说有许多的原因长期纠结着她,使她寝食难安,逼得她不写都不行。
  2009年,段红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母亲的红嫁衣》被甘肃省“农家书屋”出版发行,先后印刷9000册,并获得兰州市第二届文艺创作兰山奖铜奖,被江山文学网等几大网站转载,还被制成有声书传播。当时,她和大女儿跟随丈夫在白银市一家煤矿生活,矿区很缺水,每天都是定时供水。一天,她拉着女儿在水房排长队却没有接上水,就想着到采矿区应该有水,就一手拉着女儿,一手提着水桶到了生产区,就在那一刻,她看到了一群刚从地下采煤升井而出的采煤人,他们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一片墨黑,她连一个人也认不出来。就是那次,她是第一次看见煤矿工人升井出来,她心里萌生了写升井的想法。
  不久,段红芳的家里发生了变故。同样在煤矿下井的她丈夫的大哥在下井作业时因发电机漏电致死。因为他们同在矿上一起生活,大哥出事那天,她在一家人吃了午饭后洗锅,她感觉大哥吃了饭坐在小小的客厅里很长时间看着她,有点犯傻似的,仿佛有啥话要说,但却什么也没有说,然后大哥就下井去了。那天她仿佛有什么预感,但无法说出,那是她见大哥的最后一面。丈夫的大哥非常善良,平时到亲友家串门子,给他一把瓜子或者几个水果糖他都舍不得吃,悄悄装到衣兜里回家给了他媳妇,大哥出事时年仅32岁,他们的女儿才1岁。这件事也促成了她下决心为矿工写一部小说的决心。
  2010年,段红芳在和一个年长的工友聊天时,工友对她说:“对于我们矿工来说,每次能平安升井,能深情地吸着地面的空气,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升井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身心疲惫,但能活蹦乱跳;另一种是被抬出来,生死未卜。”这么多年,一想起那位年长的工友的这句话,段红芳的内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痛,她毅然决定用《升井》作为这部小说的书名。
  有一年秋季,煤矿发生了事故,有几位矿工遇难,段红芳熟悉的一张张普通矿工朴实憨厚的面孔就这样消失了,他们同她的丈夫、丈夫的哥哥一样,都是为了生活也为了国家产煤不得不下井,一个个卑微的普通的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留下的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灭和伤悲。段红芳再也坐不住了,她给自己的小说定下了基本的框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一口气写了19万字。
  段红芳在料理家务的同时,一边修改,一边补充。但是,生活对她来说,似乎很苛刻。她因为风湿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住院治疗。当时,二女儿也出生了,家务事本来就繁琐庞杂,这对她来说真是雪上加霜。风湿病困扰她3年多时间,严重时她无法下床走路,那种痛苦和无奈只有她自己默默承受。好在丈夫和家人给予了她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为她四处求医,她的风湿病渐渐得到康复。
  2017年,段红芳的一个非常要好的闺蜜来看她,说《升井》这个题材很好,写普通人生活有现实教育意义,是正能量,鼓励她继续努力写下去,并答应经济上给予资助。
  然而,天有莫测风云。正当段红芳想着怎样把这个小说再修改完善时,2020年,段红芳的丈夫因病孑然而去!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她一下子被打倒了。对于他们家庭来说,丈夫才40多岁,正是他们家日子越来越好的时期。
  段红芳的丈夫是甘肃人,在部队当兵期间两人相识相爱。丈夫脾气很好,对她和孩子恩爱有加,从部队转业后选择自主择业,在西安打拼,直到2004年,他们一家人才到矿区工作生活。每次升井回来,丈夫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他对家人非常友善,不论下井回来再累,家务活都争着干,避开他父母帮助段红芳洗衣服做饭,从无任何怨言。段红芳也深知丈夫下井的辛苦,在丈夫升井回来后,尽量让他安心休息。但丈夫在部队养成爱搞家务的习惯,一回家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他担任采煤班副班长,月月出满勤,上40个班,基本上是2天3个班。
  段红芳在丈夫去世后,深深感受到了生活才是文学的富矿,她觉得自己的小说还不够厚重,就下功夫反复进行修改、打磨。两年时间大大小小先后修改了12遍,小说字数达到了40多万字。
  2022年,商洛市作协了解到已经回到商州的段红芳正在写长篇小说,考虑到其经济拮据,安排她负责中华版本和省版本征集工作。她在大女儿的协助下,利用一个月时间加班加点完成了版本征集任务,为中华版本征集了2180册图书,为省文学馆征集了2390册图书版本,圆满完成了征集任务。
  版本征集工作结束后,段红芳把自己的小说打印稿拿给她的大哥看,大哥也非常爱文学,仔细看了小说后,给她提了许多修改意见。同时,她的两个文友和两个女儿也看完了她的小说,大家都给她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意见和建议。2023年6月,段红芳长达45万字的长篇小说《升井》终于杀青。当年7月,段红芳的表妹从西安回来,鼓励她将书出版,并多方帮助筹集出书经费。段红芳的中学同学、军旅作家齐闯在北京帮助她联系了中国言实出版社的一个农村女作家资助项目,她只需要出一定的印刷费,就可以出书,并签订了出书协议。当时出版社初审意见是字数太长,让压缩到30万字,为了能出书,段红芳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压缩稿子,压缩到39万字时,她给出版社说她实在压缩不下去了,就让出版社编辑去压缩。出版社审阅了书稿,意见是不用再压缩了,进入三审阶段,后在发行部完成征订任务后,于今年5月得以顺利出版。
  段红芳深有感触地说:“那些矿工生活很卑微很普通,但他们身上却有着普通人的善良和淳朴,他们是我们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有了他们的付出和劳动,才有了社会的发展。我在用小说为他们立传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人生层面的转变,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我本来是一个农村妇女,是命运让我热爱上了文学,文学让我从苦难中走了出来。经受了家庭变故的打击,我虽然很贫穷,但文学使我的精神很饱满很富有,文学支撑着我一路走来,把孩子抚养成人,大女儿大学毕业已考上了公务员,小女儿也很争气,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我希望和力量。感恩一路走来亲人们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我会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段红芳透露,目前,她正在创作60万字的长篇励志小说《起家》,让我们期待着她更多的收获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