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秸秆回收再利用 “生态包袱”变财富
本报通讯员 李 潇 孔 佩 杨永存
文章字数:960
  “以前,自家种的玉米收完后,秸秆不是烧了就是随处乱放,污染环境也不美观,没想到如今的秸秆也能卖出去了,现在有专门的养殖户上门收购,这样既节能又环保,也增加了一份收入,我们这一片儿的人别提有多高兴了。”10月15日,商南县十里坪镇宽坪村下河组村民房学军乐呵呵地说。
  当天,十里坪镇宽坪村集体产业肉牛养殖场里一派繁忙景象,玉米秸秆粉碎打包生产线正在运转,伴随着粉碎机、打包机阵阵轰鸣声,一捆捆玉米秸秆瞬间被“吞”下,另一端“吐”出来的是一堆堆玉米秸秆粉末,将作为20多头牛舌尖上的“美食”。昔日让村民们头疼的秸秆,如今却成为“香饽饽”。
  宽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峰介绍:“村集体经济肉牛养殖场有20多头牛,一年光购买饲料都需要花费5万多元。每到下半年的时候,饲料成了一大难题,而今年村上从群众手里以每亩50元的价格收购了150亩地的玉米秸秆,通过粉碎打包成有机饲料1940包,大约有150吨,这些饲料足够这20多头牛吃一年了,这真是变‘废’为宝呀!”
  如今,废弃秸秆经过加工成了饲料和有机肥,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保障了当地养殖产业的饲料供应,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而这仅仅是十里坪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缩影。采取同样方式处理玉米秸秆的还有十里坪镇西坪村,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养羊项目,今年打包玉米秸秆饲料1800包,可供180多只羊至少吃半年时间。
  “以前,村里焚烧玉米秸秆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大气污染,损害了生态环境,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稍有不慎,还可能引发山林大火。今年,村上采用这种粉碎打包的处理方式,再也没有出现焚烧玉米秸秆的现象了,空气也清新了许多,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同时,还降低了牛、羊养殖成本,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提升。玉米秸秆找到了新出路,以前的‘生态包袱’秒变‘经济价值’,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了一举多得。”西坪村党支部书记井家红说。
  随着科技发展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以前让人们头疼的秸秆正在经历一场华丽变身。近年来,十里坪镇立足生态、环保、节能、循环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促进种植、养殖循环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十里坪镇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十里坪镇党委书记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