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家乡秋正浓
杨卫星
文章字数:1239
  离别家乡一年后,我又一次站在山坡上,深情地瞭望哺育我的村庄。天是瓦蓝的,没有风。白云下的房屋、小路,掩映于葱茏的草木之中。稠密的叶子黄橙红绿相互交织,形如一把巨大的彩色雨伞,美轮美奂地悬浮在村庄上空。
  一群大雁飞过,撒一路诗意风景,染遍田野一片金黄。秋风吹拂,漫无边际的玉米林飒飒作响。玉米棒子结得又大又长,扒开层层外皮,里面都是金灿灿的饱满颗粒。这个季节,成熟的庄稼还有红豆、绿豆、棉花、红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四五台农用机械在金色的田地里不停运行。车轮滚滚,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片片庄稼应声而倒。
  村民们早已掩饰不住喜悦,他们把机械脱粒过的粮食,幸福满满地装到运输车上。这些新收的粮食水分大,需要在阳光下充分晾晒才能入仓。打谷场上,正在晾晒粮食的老农,头戴草帽,手握木掀,轻盈地翻动着新粮。庄户人就盼个好年景,这是千百年来,融入村民血液里的梦想。
  提起村庄的秋天,环村小河是绕不开的话题。去年,几个退休干部,联合出资加宽了河堤,行人走在上面宽展了许多。记得小时候,这条小河是荒凉的,而今,河堤两岸种植着密密匝匝的桃树。河堤下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时有小鱼探出脑袋,追逐散落在水面上的落叶。有鱼生存的河流,就不乏钓鱼人。夕阳西照,余晖洒金。河堤边,芦苇里,依稀可见一群稚嫩的孩子手持鱼竿,目光注视着水面上的鱼漂,看那一心一意垂钓的神情,宛如身经百战的专业钓手。
  不知谁家的调皮鬼,朝着河里扔下一块石头,清澈的河水瞬间溅起大片浪花。顿时,河堤上沸腾了。孩子们的吵闹声、嬉戏声此起彼落,惊扰两头吃草的老黄牛。它们撒着欢儿,一前一后,“哞哞”地朝着果园的方向窜去。
  放眼望去,村庄的苹果红了。一个个苹果饱满圆润、沉甸甸地挂满树枝。形状有大的、小的、鸡心的、袖珍的。这些都是改良后的新品种,色泽鲜红,果肉细嫩、多汁,果糖含量高,投放市场一直是紧俏货。置身林中,树荫遮日,秋虫呢喃,更兼鸟鸣啾啾。正在采摘苹果的村民告诉我:“即使市场价格不理想,加工厂也会按照合同收购。”说话间,黝黑的脸庞洋溢出满满的幸福和自信。
  村民所说的加工厂,是村委会创办的。前几年,在退休干部们的指导下,村上建厂房、引设备,创办了集果品加工、蔬菜储存、饮料加工于一体的村办企业。不仅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村民还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走进加工厂,大门显眼处写着一幅标语,是称赞退休干部的:红心为民,退休不褪色;老骥伏枥,再续新辉煌。
  厂子里面人来人往,工作人员在给远道而来的客商介绍产品。厂长是我们村的,和我是平辈,他告诉我:“我们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工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秋收结束后,村庄有“赛秋”的风俗。风和日丽的傍晚,家家户户门前的枣树上果实累累,挂满了一串串又大又圆的枣子,红彤彤的,犹如玛瑙一样,在绿叶的簇拥下,温暖着金秋的村庄。道路中间,整齐地摆放着一张张桌椅,足有二十余米。村民们把秋天最好的粮食、瓜果做成美食,放置桌面,铆足劲参加“赛秋”评比。夜幕中,歌声、笑声、戏曲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旋律响彻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