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位烟农的致富路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杨若阳
文章字数:959
  10月10日,镇安县高峰镇正河村烟农阴长生的院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当记者走进院内,眼前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几名群众有条不紊地整理着烤烟,有的在仔细分拣烟叶;有的在捆绑烟叶;还有的在搬运成捆的烤烟……
  阴长生是正河村第一批种植烤烟的人,20多年来,他从最初的两三亩,发展到现在的50亩,年收入20万元,他不仅用辛勤劳动在黄土地上刨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为全村的烤烟产业发展带了好头。
  说起烤烟种植,阴长生很有心得。“从幼苗护理到采摘、烘烤、筛选、打包,一片片烟叶在我眼里都是宝贝疙瘩,经管烤烟就像经管自己的孩子,马虎不得。”看着满地的“金叶子”阴长生笑着说,烤烟从生产到收获,科管过程复杂烦琐,一年到头就没有空闲。
  “烟农的一年,虽然辛苦,但是到了采收季又会有收获的快乐。”阴长生捡起地上散落的一片烟叶,轻轻地擦拭掉灰土、抚平,再细心地插入烟卷里。阴长生介绍,他每年烤烟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大概要收回约80万片烟叶。
  阴长生说,今年刚入夏那会,高峰镇遭遇干旱天气,玉米、烤烟等作物,叶子都被晒卷、焦化,他当时愁得整夜睡不着觉。“面对当时的情况,政府帮忙借调水泵、洒水车,还派技术员经常来到烟地指导,帮我们渡过了难关。”阴长生说,不仅如此,有时赶上连阴雨,雨水过多时,政府又是帮忙修排水渠、覆大棚,又是修产业路,还不断鼓励烟农坚定信心。“在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烟农发展产业更有信心和决心。”阴长生满是感激地说。
  阴长生发展烤烟,不光是富了自己,他的烤烟基地还带动群众务工,他一年的劳务支出约8万元,带动务工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元。“我今年44岁了,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出门打工,我就在烤烟基地干活,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这样还能顾得上自己家的农活,挣钱顾家两不误。”正在大棚忙着整理烟叶的村民吴香巧说。
  近几年,正河村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也回家搞起了产业,也有一些人向阴长生求取致富经。阴长生便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手把手指导乡亲种植烤烟技巧,有时在烟田一待就是一整天。“当村里其他新烟农有困难时,只要一个电话、一声吆喝他总能耐心地指导,给出可靠的建议。”正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勇琴说。
  “我一人挣了钱不算啥,只有大家一起把日子过红火了,才是真的助力乡村振兴,只要乡亲有需要,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一起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阴长生说。